2016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天博买球管理学院专任课教师在课程教学设计和讲授时,进行了“课程思政”领域的积极尝试与探索,他们努力挖掘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切入点,将思政元素的育人功能与专业知识传授进行有机结合,引起了热烈反响、取得了良好效果。
管理学院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培养过程中,《现代物流学》课程是基础必修课程,在教学培养方案中处于先导地位。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对物流这一理工与经管交叉型、复合型新兴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术内容有一个总体性了解,并且掌握物流特有的内容、体系、特征,了解物流管理领域新兴的技术与知识。
“我们会将工匠精神、绿色环保意识、爱国主义精神等自然渗透到专业课堂的每个方面。”物流管理专业鄢良国老师说,用中国古代丝绸之路说明“一带一路”大背景下的基础物流;通过跨境电商、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等产业项目,引出国务院同意《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利好政策,激发同学们探索建设自由贸易区等举措对国际物流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和挑战,更引起他们对物流管理专业前景的美好憧憬;讲述物流服务管理章节时,启发学生,物流服务的核心是对待客户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物流分类章节,积极引导学生思考企业应该如何在党和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做好企业物流……采用具有中国特色、云南实情的案例讲解物流专业知识,让课堂变得格外生动。
在《现代物流学》课程中,爱国主义情感、民族品牌、中国制造等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穿插在各章节知识点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频频点赞。“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思政内容丰富、与学生互动频繁。希望老师们对大家加强教育,通过更多手段调动大家参与课程思政的积极性。”物流管理专业2018级学生张慧说。该专业龚志云同学也提到,老师的思政工作认真负责,希望老师们能成为我们专业学习、身心成长的引路人。
近年来管理学院积极探索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养料,在课程安排、课堂实施中融入思政文化内涵。专任课鄢良国老师说,“思政课‘贴近专业’不能冲淡思政理论体系,专业课上出‘思政味’必须确保专业理论框架。既要牢牢把握思政理论课的核心地位,又要充分发挥专业课的育人价值。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融会贯通,合力培养合格公民与和谐职业人,如春风化雨般浸润学生的成长之路。”
(作者: 鄢良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