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天博买球傣医药学院在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组织召开全国高校养老服务工作暨产教融合专项交流会,推进落实 “西南地区旅游和健康教育扶贫实验项目”,推动高校养老类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产教融合发展、校企协同育人,为校地、校企、校校、校院合作提供新的契机,进一步提升高校服务滇西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杨丽宏出席交流会并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16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相关专家,云南大学、云南财经大学等6所省内高校相关专家,我校部分银龄教师、相关企业代表及傣医药学院部分师生共200余人参加会议。傣医药学院院长聂曲主持会议。
杨丽宏代表我校对各位领导、专家不辞辛劳远赴傣医药学院进行培训指导、传经送宝表示衷心感谢和热诚欢迎。在介绍天博买球基本情况后,她指出,滇西大“十三五”实现了“建起来”的目标,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和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十四五”期间将实现“立起来”的目标,将《天博买球试点方案》落实、落细、落小、落地,探索出一条新型应用技术大学建设发展与边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紧密结合的办学之路,完成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交给的政治任务。她强调,滇西大将紧紧围绕“1+N+M”(即总部加若干特色学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的开放式办学构架,以及“政、产、学、研、用”一体化办学模式,按照“分层治理、产教融合、需求驱动、合作办学、开放衔接、省部共建”原则,一是努力实现特色学院在总部和举办地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下良性运行、相对自主办学,应用技术研究院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专业设置需求,助推滇西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二是抓实专业群建设,抓实课程体系建设,抓实师资队伍建设,架设中高职衔接“立交桥”,为滇西地区培养出更多“本土化”“留得住”的应用技术型人才;三是瞄准滇西地区大健康旅游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现实需要,加快康旅相关专业建设,为将云南建成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旅游目的地、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国际旅游集散地提供人才支撑、做出积极贡献。
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健康产业研究中心侯胜田教授作“双循环新经济模式下的医养游融合发展”主题报告。报告围绕健康旅游产业概念界定、医养游融合发展的未来趋势与推进策略、健康旅游产业发展阶段等做了详细分析,提出要积极促进健康与旅游、养老等产业相融合,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健康医疗旅游目的地,使健康旅游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产业规划部研究员、管理学博士、民政部养老服务专家张瑾用详实的案例,以“中国养老服务体系及线上线下服务模式”为题,对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政策演变、养老服务的困境等作了详细介绍。
北京华夏健业生态农业研究院院长刘国栋详细介绍了我国中草药资源旅游价值开发的历史与现状、中草药医疗旅游价值的开发与应用等内容。他提出,要针对不同民族区域及道地药材产区、中草药文化、中草药景观、中草药多功能价值开发不同的健康旅游产品。
国家傣医学首席专家、林艳芳教授作“傣医康养”专题报告,从傣族传统医药学的发展经历、现代医学对健康与疾病的解释及傣族传统医药学健康养生理论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林艳芳教授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向参会人员讲述了睡药疗法、拔药疗法、刮痧疗法等傣医药十八种特色治疗方法。
香港-福建厦门乐善居明珠养老院董事长吴旭红以港台地区为例,分析了目前养老服务的市场痛点,分享了养老服务模式及市场前景。
与会专家、企业代表等围绕院校人才培养如何更好地与行业需求对接、校企合作背景下师资队伍如何联合建设、如何依托高校养老类专业建设来推动更多院校参与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议题进行互动交流,对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挖掘更多资源、增强服务功能等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