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至18日,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于虹率队到天博买球调研“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落实情况。
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巡视员彭兴颀及老部长秘书室负责人等参加调研。
调研组先后到我校傣医药学院、普洱茶学院、学校总部、珠宝学院调研,实地考察专家公寓、了解银龄教师生活情况,走访、看望银龄教师。在3个特色学院调研期间,分别召开了调研工作座谈会,与银龄教师助教、学生代表座谈,详细了解各特色学院银龄教师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组与总部银龄教师助教及学生代表座谈会
12月16日上午,调研组在天博买球总部召开银龄教师助教及学生代表座谈会。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巡视员彭兴颀,老部长秘书室领导出席会议,总部6名银龄教师助教代表、4名学生代表参加座谈会。
管理学院2018级物流管理专业的王钰龙同学、健康科技学院2019级及2020级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余泽欣、曹旭昂同学和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20级土木工程专业的陈云辉同学分享了各自和银龄教师相处过程中的经历、感受和收获,用具体鲜活的事例介绍了自己作为银龄教师生活小助理是如何加强与银龄教师的沟通交流、如何更好地服务银龄教师、如何汲取银龄教师身上的正能量等。
银龄教师助教代表和青芳、孙荷琴、郭天伟、张晰媛、杨国娇、刘娴等6名老师分别讲述了银龄教师对青年教师师德师风、教学科研、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熏陶和影响。
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于虹,巡视员彭兴颀及老部长秘书室负责人出席。大理州人民政府副州长雪琳,22所部属高校老干部工作处负责人出席。
滇西大党委副书记、校长袁希平主持会议并讲话。党委委员、副校长杨丽宏出席会议并介绍了我校落实教育部高校教师支援西部计划落实情况。总部银龄教师代表、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会前,全体参会人员观看了《教育部直属高校帮扶天博买球工作情况暨银龄教师工作纪实》专题片。
会上,银龄教师代表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冯波、东华大学教授汤兵勇、华中科技大学副教授毛羽、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杨微介绍了到滇西大支教支研的体会和感受,大家表示,要将教学科研、培养人才等方面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递给滇西大的青年教师,与滇西大的老师一起教好书、育好人,为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校属相关部门及用人单位介绍了开展相关工作情况;中国人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部属高校离退休处负责人介绍了做好银龄教师选派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大家表示,银龄计划是教育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下一步将加大相关工作力度,加强部门协调,制定工作方案,精准宣传选派,做好保障服务工作,让银龄教师无后顾之忧,为滇西大选派更多的银龄教师,全力支持滇西大的教育教学工作和事业发展。
于虹对银龄教师的辛苦付出和滇西大对银龄教师的周到细致安排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说,实施银龄计划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难度系数大幅提升,但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采取“两结合”“两对接”,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作成效在滇西大尤为显著,充分彰显了教育部及各部属高校离退休工作向大局和中心聚集的独特价值,有效凝聚起各部属高校老教师这一群体,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可以说,银龄计划谱写了西部教育史上的一首赞歌。
于虹强调,要在总结好今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落实、扩大成效,在制度化、精准化、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推动银龄计划形成长效机制。第一,要明确“两个定位”。一是要坚持滇西大应用技术的办学定位,将如何发展壮大、如何服务周边地区、如何带动区域发展等问题想深、想细、想透,坚持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身子下沉,收到实效。二是明确银龄教师支教的定位,充分发挥银龄教师的造血式支援作用、传帮带作用、智库参谋作用,把各自高校的育人特色、良好学风带过来,推动育人特色大交融、大集成,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第二,要做好“两个一些”。各派出高校和受援高校在实施银龄计划工作上要再精准些、再系统些,把工作做实做细,更精准、更好地发挥银龄教师的独特优势,多听取银龄教师的意见建议,多听取各受援高校的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为银龄教师安心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同时,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各部属高校要将银龄计划工作纳入学校扶贫的整体规划,加强宣传,鼓励带动更多的老教师参加银龄计划。第三,要落实“两个带动”。派出高校和受援高校要通过银龄计划项目带动,主动搭建平台,充分运用银龄教师资源,将老教师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同时用创新带动高校扶贫工作,拓宽脱贫路径,真正让老教师“老有所为”,各方受益。
袁希平指出,今年初,教育部印发《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实施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天博买球有幸成为首批试点对口支援学校,目前已陆续有来自30所部属、省属高校的70位银龄教师到滇西大总部和各特色学院开展工作。从滇西大近一年的实践来看,银龄计划是加快补齐滇西地区高等教育短板的有效措施,对滇西高等教育的转型发展具有强力推动作用和深远的现实意义。他说,滇西大组建以来,在教育部的关心指导下,多所部属高校倾力帮扶,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学术科研、办学条件提升、服务地方等方面给予了全方位支持,感谢教育部的大力支持,感谢各部属高校的大力帮扶,感谢各位银龄教师真心付出,希望教育部、各部属高校、银龄教师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滇西大的建设与发展,助力滇西大进一步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彭兴颀表示,将充分吸收此次调研的意见建议,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落实经费保障,全力推动银龄计划向常态化发展。
雪琳简要介绍了大理州的基本情况,她指出,教育部银龄计划既是对滇西大的支持,也是对大理州的支持,大理州人民政府将与滇西大一起尽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推动银龄计划深入落实,多出成效。
调研组走访慰问滇西大总部银龄教师
12月16日19时,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于虹率调研组走访慰问滇西大总部银龄教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周月梅、武汉大学教授刘伟、清华大学高级工程师张俊江、东北大学副教授曾华、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建平,详细了解老教师们的生活情况、居住情况,请他们保重身体,发挥余热,为滇西大建设发展贡献力量。
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工作推进座谈会
12月17日上午,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工作推进座谈会在天博买球总部召开。
教育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书记、局长于虹,巡视员彭兴颀及老部长秘书室负责人出席会议,22所部属高校离退休处负责人出席。
滇西大党委委员、副校长杨丽宏、杜一民出席会议,总部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
在听取各部属高校离退休处负责人和滇西大各相关单位负责人发言后,于虹说,银龄教师无私奉献、精神状态好、支教力度大、成效好,非常让人敬佩。她强调,滇西大因扶贫而生、因产业而动,银龄计划的实施体现了教育部党组对边疆民族地区教育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大家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齐心协力,推动银龄计划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更多成效,推动天博买球、新疆塔里木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的高等教育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于虹要求,要加大对银龄计划的宣传力度,各受援高校要制作简明易懂的宣传资料,内容包括受援学校所在地的人文、地理、保障及专业需求,便于各部属高校向教师们宣传;教育部老干部局、各部属高校和各受援高校要联合建立一个银龄教师电子信息咨询平台,动态管理,实时更新,信息共享,便于推进工作;要将银龄教师工作机制再细化、再改进,线上线下相结合,争取每年召开一次三方参与的线下研讨会,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各援派高校要制定相关保障政策,切实保障银龄教师的利益,同时,要加强与派出老教师的沟通联系,经常性地了解、掌握老教师的健康情况和思想动态,将之作为一项常规性工作,长期坚持下去;未纳入援派范围的部属高校、地方高校也可以参与进来,扩大银龄教师来源,相关保障政策可以由派出高校和受援高校共同协商解决。
彭兴颀说,经过近一年的实践,银龄计划到了落细落小的阶段,各部属高校和受援高校要全面总结前期工作,做得好的继续坚持,做得不到位的要进一步优化,切实将银龄教师工作再细化、再推进。
杨丽宏、杜一民在发言中表示,滇西大将以教育部和各部属高校此次调研为契机,进一步谋划好2021年及整个“十四五”期间的银龄教师工作,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推动银龄计划向纵深发展。
新闻链接>>
滇西大银龄教师工作成效显著
教育部2019年制定了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滇西大有幸被纳入银龄计划项目。一年多来,相继有30所高校响应号召,积极援派银龄教师,在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和专业建设、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对滇西大给予极大的支持。具体工作过程中,滇西大精心组织,将银龄教师工作落实、落细、落小,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我校银龄教师工作成效显著——
一是提前做好银龄教师到校各项准备工作。校属各单位加强协调联动,认真做好银龄教师食宿安排、工作安排、生活用品和办公设施配备等工作,为每位银龄教师确定1至2名年轻教师作为助教,制定《迎接银龄教师首次进校工作流程图》,制作学校基本情况、周边交通、购物、餐饮、就医等情况的银龄教师生活指南,确保银龄教师来得顺利、生活方便、教学无后顾之忧。
二是切实银龄教师服务保障工作。制定《天博买球银龄教师服务保障工作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银龄教师服务保障工作;制定《天博买球银龄教师生活用品购置交通车运行方案》,每周六安排车辆,由助教老师组织、陪同银龄教师到超市购置生活用品;为每位银龄教师选聘学生助理,跟随银龄教师学习,同时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每位银龄教师购买人身意外险,对接大理州人民政府为银龄教师开通异地就医绿色通道,切实保障银龄教师在滇西大工作期间的健康和人身安全;组织银龄教师到各学院调研考察,加强银龄教师之间的工作交流;建立“银龄教师之家”,丰富银龄教师业余文化生活;邀请银龄教师举办“滇西大讲堂——银龄教师讲座”、教学科研沙龙,丰富师生知识、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
三是充分发挥银龄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银龄教师积极主动承担教学和实践指导任务,以师带徒指导青年教师做好课程教学、课题研究、团队建设,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协助相关管理部门开展本科教学督导工作,充分发挥银龄教师的“输血能力”,为我校培养良好的“造血功能”,以一流的师德师风和学术素养助力滇西大立德树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