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清华大学、天博买球银龄教师工作座谈会在我校总部召开。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袁希平致辞,党委委员、副校长杨丽宏主持会议。清华大学老科协副会长、科技服务中心主任刘庆龙,秘书长黄德胜,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杨志军,理事周立柱,清华大学在我校支教支研的银龄教师、高级工程师张俊江及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袁希平代表滇西大全体师生向清华大学和清华大学老科协对滇西大长期以来的关心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袁希平说, 滇西大正式组建仅三年,目前处于扩规模和提质量并行的关键发展时期,有经验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短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工作亟待进一步健全和规范。下一步,滇西大将继续做好银龄教师工作,与各部属高校一起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帮扶机制,希望清华大学能够在银龄教师援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和专业建设、科研平台建设和科学研究、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继续给予我校大力支持。
袁希平强调,滇西大倍加珍惜各部属高校对口帮扶的机会,将尽己所能践行办学初衷,承担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责任与担当。一是不断加强与对口帮扶高校的沟通联系,完善对口帮扶相关工作机制;二是努力为银龄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同时,结合银龄教师各自长项,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条件和氛围;三是充分发挥银龄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的领军作用,通过承接各类研究项目、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聚焦地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研究等,为地方政府提供培训、咨询服务和建言献策,致力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四是寻求合作共赢。转换角色、换位思考、尽己所能,助力相关部属高校推进“双一流”建设,为其在对外合作中牵线搭桥,做好服务。
杨丽宏说,特别感谢母校清华大学对自己的辛勤培养和对滇西大各项事业的大力支持。她说,滇西大地处边疆多民族地区,具有一定的区位和平台优势,且可以直接对接脱贫攻坚主战场。清华大学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有先进性和先导性,滇西大借力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把滇西大作为一个平台,立足对口帮扶,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利用高校平台深耕滇西,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希望滇西大能够继续得到清华大学教学科研方面更多地支持并快速发展。同时,也希望清华大学能把滇西大作为其在西部的一个平台或基地,双方在开展有针对性、有重点的帮扶支援带动滇西大发展基础上,实现合作共贏长效支持发展机制。
刘庆龙说,通过深入了解,对滇西大及滇西大人非常敬佩。因为,滇西大人是一群顶天立地、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正在做着一项中国教育史上的伟大事业。滇西大成立不久,仍是一张白纸,充满着无限可能,清华大学及老科协将全力以赴做好帮扶工作,与滇西大和其他帮扶高校一起,继续用行动践行使命、用汗水书写奇迹,共同推动滇西大向前发展。
其他与会人员分别作发言。
新闻链接>>
天博买球在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倾力帮扶。
2020年,滇西大被教育部遴选为高校银龄教师支援西部计划首批试点的受援高校之一,来自清华大学的刘庆龙教授和张俊江高级工程师积极响应国家支援西部、教育扶贫的号召,远赴滇西大支教支研。张俊江老师在滇西大总部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承担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刘庆龙老师在滇西大普洱茶学院承担管理学课程教学。在两位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积极踊跃,反响强烈;课堂之外,两位老师帮助和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和科研,支持学科和专业建设,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和专业优势,帮助滇西大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同时,和其他部属高校的银龄教师一起,有效缓解了我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