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跃 博士 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天博买球原校长,英国赫尔大学自然地理学博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在植被生态学、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资源与环境管理等领域至今已有25年的科研经历,曾主持完成2项国家“973”项目专题、3项国家基金项目、7项云南省基金项目,委托项目15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独立出版专著3部,主编著作2部;获得过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次,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次。
杨玉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博导
国际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高分子化学领域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国家重大基础研究“攀登计划”高分子凝聚态物理基本问题专家组首席专家等职务,曾获得国家“863”计划首席专家、国家“973”计划首席专家、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称号、奖项。
王战军 教授、博士生导师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与评估、教育发展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等。主持并完成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代表著作《中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进展报告(2012)》(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2)》(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等10余部。代表论文《中国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7)《一级学科选优评估及其分析》(高等教育研究,1997.11)等20余篇。
郑守曾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曾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司副处长、人事教育司处长、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校长、校长。曾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统编教材《中医药管理学概论》等。现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全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传统体育分会理事长、中国康复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理事。
聂清斌 副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维护稳定工作办公室主任,天博买球校长助理。现为教育部四级教育职员,思想政治专业副教授,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中心评审专家。华中科技大学信访办主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学校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常务副主任。
王奇 研究员
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天博买球总部教学建设与规划部副部长、兼天博买球珠宝学院副院长。教师教育创新东北实验区办公室主任,吉林省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邱明丰 副教授 博士,硕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院长助理,天博买球傣医药学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药与傣药物质基础、新制剂与新剂型研究。近年来主持课题18项、作为主研参加2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5篇(含SCI 27篇),著作教材11部(含教材3部、主编1部、副主编5部),申请专利27项(授权8项)。教学获奖10项,科研获奖6项。
胡海燕 副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天博买球傣医药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领域为新药研发及新型递药系统。主持和完成多个新药研发项目。主持 “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在J Neurosci、Int J Nanomed、Carbohyd Polym、Int J Pharm等以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10余项中国专利授权,其中两项获得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多国授权。
汤一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茶学院副教授,天博买球普洱茶学院副院长。主持课题20余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本,并参编《中国茶叶大辞典》等著作或教材3本,研究领域涉及茶叶加工、茶叶经济与产业文化等方面。曾获浙江省高校优秀党员、浙江省功勋科技特派员、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等荣誉称号。
孙仲鸣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现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副院长、天博买球珠宝学院院长。2005年至今国内各类首饰设计大赛多届评委,多家珠宝企业技术及设计顾问, 2009年英国格拉斯哥艺术学院AIR(驻留艺术家)。2014年继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珠宝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中宝协水晶分会副会长,中国贵金属学会副主任委员。
林艳芳 傣医药首席专家 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傣医药分会会长。中国首位傣医药首席专家、傣医药主任医师、云南中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从事傣医药的临床、科研工作近40年,主持研制“百解胶囊”等43个傣药,承担国家、省、州科研课题40多项,获各种奖20余项;主持编撰出版20多部著作,发表傣医药论文50多篇。西双版纳州“傣医药学科带头人”、“具有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
邵宛芳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云南农业大学茶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家现代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课题及农业部、省科技厅等科研项目12项,在中外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主编专著《普洱茶成分及功效探究》;《普洱茶保健功效科学读本》;《普洱茶文化学》,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项。曾获农业部“先进个人”;云南省“三·八”红旗手;第二届“全球普洱茶十大杰出人物奖”;云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联合国计划开发署“2007年度UNDP项目优秀科技特派员”奖;获首届国际十大杰出贡献茶人“陆羽奖”等奖项。
摩㑀 珠宝玉石总工程师
玉商学者。珠宝鉴定评估专家,云南省宝玉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家组组长,《金玉满堂》栏目总顾问。中国珠宝翡翠行业奠基人,珠宝成矿与分级理论、珠宝经济理论的开创者。
吴传斌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药物新型制剂和药物释放系统,特别是药物控释、缓释及靶向药物释放技术。近年来主持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80余篇SCI论文;获60余项有关制剂应用基础研究的授权专利及专利申请。
屠幼英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浙江省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参加制定国家“进出口茶黄素国家标准”和“茶多酚 行业标准”。 主持和参加国家、省级和厂家合作项目三十多项。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浙江省优秀科技成果三等奖2次、优秀奖多次;获浙江省教委科技成果一等奖和二等奖各2次、以及优秀论文奖多项。
王岳飞 教授 博士,博士生导师
浙江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从事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与纯化、生物活性、药品与保健食品的研究。研发成功茶终端产品30多种,发表SCI论文20余篇,著有《茶多酚化学》、《茶文化与茶健康》等,获国家发明专利多项。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和省重大科技专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研发茶终端产品30多种,是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茶文化与茶健康》首席主讲。
张超 教授
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学院院长、书记,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馆长、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会长等。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写学术专著、教材4部;主持参与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管理局等科研项目20余项。先后获云南省教学成果奖、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等7项主编的《傣医基础理论》获云南省高校优秀教材奖。
张运 教授 硕士生导师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云南省分会康复治疗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云南省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理事等。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专著5部。近年参与完成省部级科研课题1项;厅级课题1项。
李家华 教授 博士,硕士生导师
云南农业大学普洱茶学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教育厅、云南农业大学校青年基金课题。参加了国家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等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中、英、日文研究论文50余篇,参编专著4部,日文译著1部。获2008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进步类一等奖。研究领域涉及种质资源、加工工艺、生化成分、品质特性等。
陈曦 副研究员 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兼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副所长,西双版纳柬龙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云南省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从事14年的新药研发,非常注重基础研究的科研成果转化,与企业合作研制新药6项及30多项技术改造多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10余篇SCI论文;获10余项应用基础研究的授权发明专利及专利申请。
李光 生药学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药理中心主任,所长助理。研究领域为云南省特色南药傣药进行药效筛选及作用机理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面上项目等14项项目。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已发表期刊论文30余篇,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获得州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
李晓花 助理研究员,博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天然产物化学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傣药现代化研究和热带特色资源产品研发。主持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课题,州、市科技项目6项。期间发表论文9篇,申请专利1项。申请专利多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得授权专利2项,发表论文1篇。
尹勇 博士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擅长脑血管病、脊髓损伤、颅脑损伤、周围神经损伤康复临床与基础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SCI3篇,参编卫生部统编教材2部。
严亮 助理研究员,理学博士
普洱茶研究院副院长,咖啡研究所所长。2013年入选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主要研究领域为药普洱茶、咖啡、石斛、竹子、食用菌等云南高原特色生物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利用。近年来主持省级科技课题五项、市级科技课题六项,获得普洱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小粒咖啡果果醋加工工艺CN201510484571.1)”等获十项获国家专利。
王润贤 教授 高级农艺师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高级农艺师。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主持了省科技平台项目、省科技创新项目、省林业三项工程项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国家林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多项研究工作。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奖项
熊昌云 副教授,博士
云南农业大学热带作物学院副教授,科研信息处处长、图书馆馆长。主要从事茶叶功能性成分研究、生物化学与综合利用、微生物发酵方面等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主编教材《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茶树栽培与加工》,参编教材《茶与健康》(茶文化系列教材),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姜东华 高级工程师
国家普洱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普洱茶及其产地环境重金属检测技术研究》、《普洱市古茶山产地环境安全性研究及普洱茶饮用安全性研究》、《国家保护品种—“紫娟”不同加工工艺香气成分及生化特性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参与发表论文16篇,中文核心期刊发表5篇。
张震 常务副总经理
光明食品集团云南石斛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从事农业种植与中药材加工研究,其发明专利《山地白木香造林技术》正在受理中,发表了《云南栽培铁皮石斛适宜采收期研究》(《中国中药杂志》)《固原颗粒对小鼠免疫调节功能的实验研究》《滇西南铁皮石斛常见病防治》等多篇论文。
周可军 总工程师
光明食品集团云南石斛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兼饮片加工厂厂长、质量管理负责人。药品(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研究单位、教学单位、医疗机构从事中药专业工作三十余年。近年来,获得省部级、地市级中医药科技进步奖各一项,发明专利一项,作为副主编或编委参与撰写专业论著3部(本),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
杨柳霞 研究员
普洱市古普洱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国家茶树新品种鉴定委员会委员和云南普洱茶质量认证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主持茶树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保护研究,主持或参与完成的项目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0余项次,获国家、省特等奖、金奖、银奖等20多项。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 申报专利7项。
程险峰 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博士
云南普洱茶集团副总裁、高级经济师,从事企业管理。历任德国可耐福中国公司工程部经理,安徽海螺集团投资发展部总经理,广东粤海集团董事长助理,IBM咨询项目经理,圳东大博彦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件总经理。主要主持和参与云天化集团管理模式设计咨询方案、世博集团战略规划咨询方案等10余方案的设计与制作。
侯建荣 董事长
普洱市银生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普洱茶标准委员会委员。20多年来,对云南大叶种原料机制与手工制作名优茶工艺进行了探索,总结出一套名优茶制作工艺,使云南大叶种绿茶、红茶品质与价格上一个台阶。同时对手工普洱茶加工机具进行了开发,开发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手工普洱茶制作机具。
卢念东 管理学硕士,中级工程师
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历任山西傅山药业有限公司任秘书,天津傅山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从事生产管理工作近10年,制定相关生产管理规程如“5S”管理、“TMP管理”等多项制度,具有较为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
袁嘉骐 国家一级美术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玉雕专业本科学科带头人,湖北省绿松石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称号”,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第五届中国玉石雕大师评委。出版个人玉雕作品集,多次举办个人玉雕作品展,其作品多次获国家级金奖。
杨树明 高级工程师,中国玉雕艺术大师
现任腾冲县树明玉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荣获“亚洲珠宝玉雕大师”、“中国青年玉石雕刻艺术家”、“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翡翠工艺大师”称号,被共青团中央、云南省珠宝协会、保山市人民政府评定为“中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云南翡翠产业十大行家里手”、“保山市玉雕工艺传承人”并荣获百花奖“中国玉雕艺术大师”。
董春玉 中国玉雕大师
中国玉雕大师、云南省玉雕大师、德宏师专宝玉石鉴定与加工专业客座教授、芒市珠宝商会副会长。其玉雕作品《青涩年华》、《蝶恋花》分获中国玉器“天工奖”金奖和中国玉器“百花奖”金奖。2012中国昆明泛亚石博览会“云南优秀玉雕师”评选组评。